常州市朝阳新村第二小学坐落于常州市繁华的光华路边,是天宁区一所普通小学,却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当地的莘莘学子。
教育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能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,是一项直面生命和提高生命价值的事业。
学校教育理应尊重学生,促进学生生命的成长,让学生能够充分享受童年的天真与快乐。同时,要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。同时,教师作为另一个存在的生命的个体,在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的过程中自己的生命也在成长。
北京师范大学楚江亭教授用“忙——茫——盲”“繁——烦——凡”精辟地概括了当前很多教师所处的状态。确实,教师工作是忙碌的、繁琐的、平凡的,从某种意义上,这种忙碌、繁琐一点也不亚于父母为孩子的付出。但就像父母感受到来自孩子的快乐一样,只要我们有一份发自内心的爱与责任,我们的工作就决不会是忙乱、盲目的,更不会是烦燥、茫然的。
教育是共享生命成长的事业。我们应该带着爱与责任走近孩子的心灵世界,分享他们发展的快乐;我们应该和孩子一起学习思考,分享我们成长的快乐。“共享生命成长的快乐”是我们不懈地追求,更应该成为我们的工作状态。
基于这样的思考,我们学校的办学理念确立为:关爱生命,快乐发展。
对于办学理念,我们是这样解读的:
1、努力营造氛围,为师生的快乐发展提供良好的学习、生活、工作环境;
2、努力形成师生之间、同学之间、教师之间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,师生双方在激励中成长,在赏识中发展。
3、努力搭建师生良好的学台,努力打造“主动参与、快乐学习”的课堂,促进快乐发展,创造生命价值。
学生:促进“两个化”——在校发展化,终身发展潜力化。学会做人,学会学习,实现生命价值的化。
教师:促进“两个加强”——加强学习,加强实践,重视师德修养和业务水平的提高,在工作中成长,在成长中体验快乐。
1、以学生自主发展为本,培养“学习勤奋,个性和谐,身体健康,遵纪守法”的适应时代需要的小学生。欢乐的二小学生2、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本,打造“团结、务实、严谨、进取”的学习型师资队伍。3、以学校内涵发展为本,建成学生喜欢、家长满意、教师信赖、社会赞誉的现代化学校。
突出一个主题——改革与发展:
在前三年发展的基础上,学校已基本形成适合学生基础和发展规律的教育教学工作,支持教师在学习与工作中提升素养的氛围,通过后三年的不断改革和创新,将朝阳二小建成全体师生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基地。
教育环境更优化、学生素质有提高、教师素养有提升、校园文化有特色。
确立三种意识——生本意识、师本意识、校本意识:
1、生本意识:针对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,以行为规范、学习习惯、学习兴趣为主要抓手,确保基础扎实,遵纪爱学,习惯良好,并结合学生兴趣,开展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,使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学习、生活。
2、师本意识:树立教师是学校发展“资本”的理念,在前三年校本培训的基础上,继续加强教师学习团队的建设,根据不同层次不同年龄教师的不同需求搭建更多的舞台,让教师们在不同领域获得不同程度的锻炼与成功,品尝成长的喜悦。
3、校本意识:积极营造“学校即研究中心,教室即研究室,教师即研究者”的学习与工作环境,加强校际间教学研究的联动,倡导教师对实际工作的研究与探索,在研讨中提升。充分发挥学校教师集体的智慧,互帮互学,实现培训与工作的结合,使个人的发展与提升学校办学水平紧密结合起来。
学校管理
目标:人本管理,规范机制,和谐校园春游茅山1、管理思想人本化: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,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,把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员工、调动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作为学校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,不断增强学校的凝聚力。管理要管人,管人要管心,管心要知心,知心要关心,关心要真心,真心要贴心。2、管理机制严密化:完善校长负责制,形成机制健全,关系理顺,启动灵活,运行有效的管理机制。即校长全面负责,党支部保证监督、教职工监督参与、校务会主体管理,协调统一的决策层;教导处、总务处、大队部检查督导,组织实施,功能的指挥层;团支部、工会小组、教研组、班主任、辅导员执行落实,功能顺畅的执行层。各层面职责明确,分工合作。
3、管理过程民主化:进一步发挥教代会和校务公开的监督作用,管理过程公开、公正、公平。强化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,巩固“心齐、气顺、劲足”的校园氛围,使学校成为教职工的第二个家。
4、管理网络社会化:把社区活动和学校教育结合起来,打破封闭的单一的教育状态,把教育全面推向社区,把学校民主管理扩大到发动社会力量热情支持办学,民主监督学校。
(1)走出去:深入社区,沟通信息,征求意见,联络感情;
(2)请进来:居民代表、家委会成员参与商讨学校办学思路和目标。听取他们对学校的意见和建议。
师资队伍
目标:团队协作,培养骨干,共同提高
教育的本质是使人成长与发展,而实现教育本质的关键则在教师的素质和能力,其核心是要提升教师师德水准和教育教
学能力。因此,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的根本要素。
1、深入开展师德师风建设。把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突出位置,坚持每年进行师德培训,大力提高全体教师职业道德素养,引领全校教职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、价值观、人生观、幸福观,形成良好的育人风气。坚持每年开展师德标兵、班主任的评选活动。
2、积极依靠团队力量,努力创造优质教育教学成果,在全体教师中形成团队意识、团队作风、团队行为,终形成团队文化。
主要做好以下几点:
⑴加强年级组建设。
继续完善级部工作考核细则,由校办公室每学年组织考核,重点考核学校各项教育教学工作要求的落实情况,级部里每位成员及整个级部在学校工作中取得的成绩。形成“特别会合作,特别有亲情,特别能战斗,特别出成果”的协作集体。
⑵加强教研组建设。
教导处根据教研组工作考核细则对教研组进行考核。重点考核教研组每期的研究专题、时间、人员开展活动落实情况,同级部集体备课落实情况,参加各类培训落实情况。为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,为教学质量不断攀升创设良好条件。
⑶强化学习意识。
在教育理念不断更新的年代,教师只有不断的学习,才会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。为此,学校将教师的继续学习纳入教师奖励性绩效考核范畴。要求教师必须每年参加继续学习,完成规定学时。全校的教职员工积极参与,定期开展课改理念学习、课堂教学实践、小课题研究和经验交流,追求活动实效,关注活动后续跟进。同时要求每位教职工做到“四个一”,即人人参加一个科研课题的实践过程;人人每年完成一篇教育或教学论文;人人读一本理论著作,写好读书笔记;人人每年参加沙龙研讨,做一次中心发言。
⑷搭建教师快速成长平台。
组织教师广泛的参加各级各类教学活动,既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,又磨练教师的意志。
校内:校级基本功比赛,素养大赛,教学反思交流,读书笔记交流。
校外: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教师素养、教师基本功、各级各类教育教学论文评比等活动。
⑸强化青年教师培训。
从思想素养、教学教研基本功、课堂教学水平、教学实绩等多方面综合分析教师现状,对照市五类教师标准,分层次提出要求并进行跟踪考核,进而确立学校教师队伍培养的整体框架。
⑹校本培训。
继续开展“专题捆绑”式教研活动,根据教师实际情况,确立好研究专题,把校本培训和教学实践相结合,努力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。
⑺教科研工作。
把教育科研作为强师、增效的重要手段,积极开展与课堂教学实践紧密结合的课题研究活动。
语文组的市级重点课题《小学作文分层异步教学的实践研究》,数学组的区级课题《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的实践研究》,在今年做好结题工作。2009年3月,学校德育课题《依托信息技术,探索小学德育新途径》成为省级立项课题。我们将组织课题组成员扎实有效地进行课题研究,加强课题研究的常规管理工作,利用校园网、天宁教育博克对课题的研究过程进行网络化管理,促进课题研究的互动,每学期组织开展课题研究的展示活动。
相关指标:
三年内,市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2-3名左右,新培养市级以上教坛新秀和教学能手2-3名左右。
具有本科学历的教师占40%以上,大专学历的教师占90%以上;
90%以上的教师具有教育科研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;
60%左右的教师有教科研成果获奖或发表;
每年有一批教师能成为师德模范。
德育工作
目标:形成网络,寓教于乐,提高实效
学校是育人的场所,我们要积极弘扬学校德育示范项目的作用,坚持先进的育人理念,坚持优良校风建设,使广大学生在学校这片育人沃土上全面健康的成长。
1、协调发展育人队伍。
学校设立德育工作领导小组,引领教师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。全面实施“全员、全面、全方位”德育工程,牢固树立“德育质量是提升办学水平的关键”的意识。坚持班主任例会制度,修改和完善班主任月考评,进一步提高考评的公正性与激励性。
2、构建网络德育格局。
利用校园网、班级网完善以学校教育为主导,与社会教育、家庭教育密切配合的教育体系。构建中、小、幼纵向衔接,学校、家庭、社会横向沟通的德育网络,形成课堂教育、环境熏陶、社会实践、团队互补的育人格局。
3、德育常规教育落到位。
构建以爱国主义为主线,以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为基础的全员参与德育的模式。不同年级的德育内容有所侧重,由浅入深,循序渐进,形成系列。学生行为习惯、学习习惯的培养面向全体学生,抓基本,抓个别,抓拓展,抓延伸,形成反复滚动,螺旋上升的良好态势。
4、德育示范项目显亮点。
通过各种形式的体验活动,提高学生道德认知,情感,意志和道德行为水平。结合德育特色示范项目“播撒民族音乐种子,培育中华民族精神”,全面开展系列德育活动,培育学生自强不息、奋发向上、团结合作的中华民族精神。
5、心理健康教育有成果。
对照《江苏省健康促进学校评价标准》,学校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环境,全体师生掌握必备的健康知识,拥有健康的身心素质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。
6、各学科渗透德育教育。
德育渗透必须成为有意识的行动,成为各学科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之一。学科渗透德育要做到:紧扣教材,注意渗透的自然性;把握学科特点,注意渗透的生动性;寻求结合点,增强渗透的针对性。
相关指标:三年内创建“市德育示范学校”,“市健康促进学校”。
教学工作
目标:夯实基础,优化流程,减负增效
1、严格执行新课程标准与课时计划,专课专用,不随意增减课时,语、数、英老师协调好每天的作业量,为减负提供保障。
2、聚焦课堂:课堂是教学工作的主阵地,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在于课堂教学。在备课中要求教师能从课程标准出发,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计教学,挖掘课程内容,加强学科内容与生活的联系。教师要上好每一堂课,努力实现优质课的自我要求。
⑴、计划:重学生实际,分层推进,措施具体可行。制定面向全体学生和后进生的分层教学计划。
⑵、备课:重目标方法,加强二次备课和课后反思。备课要求上课两周前备完,上课前教师必须根据教材内容、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案进行二次备课,突出重点,突破难点,调整教学环节、策略等,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。
⑶、上课:重合作,夯实基础,拓展信息。日常课做好课前准备,提高教学效率。
⑷、作业:重指导,布置分层,加强面批。作业批改及时认真,订正前要对共性问题进行讲评。
⑸、辅导:重分层,多鼓励,注重个别指导。教师及时记录后进生补差表,分析原因,调整补差措施。
⑹、质量:重分析,具体改进,落实处,学校质量目标为100%的合格率。教师个人把好班级质量关,以细水长流、作业日日清的形式加强训练。教研组内开展学科竞赛、校监控等活动,把好年级组和教研组的质量关。校长、教导做好各学科的质量分析、反馈和总结的工作,把好全校质量关。
3、树立“多改变自己,少埋怨学生;多为成功想办法,少为失败找理由”的观念,形成良好的教学作风。通过“学习理念——课堂实践——反思不足——总结经验”这条主线,教研活动发挥个人备课、集体备课和个人反思、集体反思的推进作用,总结提炼出适合学生实际的课堂教学好方法,做到经验共享,相互促进,不断提高40分钟课堂教学效率。
4、通过校本课程的开设,转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状态,大力倡导自主、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,以“了解民族文化,培育民族精神”为目的,全面推进素质教育,发展学校特色文化。
相关指标:
学生成绩合格率达到98—100%,率达到60—70%;
学生参加各种竞赛面达到100%,40%左右的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奖或发表各种作品;
学生健康素质100%达到国家标准,率达35%;
民族器乐特色教育的普及率达到80%。
规划的落实,需要学校做好组织与保障工作。学校将重视舆论宣传,建立健全的组织机构,完善学校管理的制度,制定详尽的实施计划,确立资源保障体系。
1、学校领导将首先组织学校中层干部、教研组长进行学习,充分认识规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;其次,在全校教师中间进行充分的动员与宣传,使教师理解规划实施对于学校发展的战略意义,创造规划实施的良好舆论氛围;
2、在学习过程中促进全体教师更新教育观念。从领导到教师,通过学习、反思与研讨,转变传统教育观念,形成新的教育观、学生观,从而为规划实施提供坚实的观念保障;
3、学校本着职权清晰、责任明确、组织高效的原则,组建完善组织机构;
4.为落实规划的实施,学校、各科室应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,形成较为详尽的计划方案体系。学校除年度工作计划外,
每学期将制定相应的实施计划,把规划内容落实到位;
5.根据学校发展规划的内容,每学年组织评估,监督规划的实施,并能够及时调整,修订规划;
6、加强后勤管理制度的建设,管好财、用好财、节源增效。使学校校产管理、财务管理、生活管理走上规范而有序的轨
道。为教师有效使用先进教育教学设施、设备、推进教育改革创造条件;
7、加大科研资金的投入,保障教师科研、教师培训、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等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;
8、进一步完善各专用室设施及功能,合理布局,发挥效益。